(资料图片)
娄师德、魏元忠、狄仁杰为武则天重臣,却都为李治所提拔,原因何在?
武则天最重视的是人才,然而在其执政的时候,她最看重的三个人,娄师德、魏无忠和狄仁杰却都是唐高宗李治提拔出来的,为何李治要提拔这三个人呢?这什事很巧合,三人被提拔,与李治重视军队建设有关。?
因为李治登基的时候,国内的形势并不乐观,边疆不够太平,李世民在世的时候,因为畏惧,边境势力稍微收敛一些,到了李治上台,这些人又蠢蠢欲动,东、西突厥想乘机密谋复国,多次发动叛乱,致使安西四镇几经易手,幸得裴行俭等人治军有方,尚能维持局面。最让人不安的还是吐蕃,当时朝廷派去抵御吐蕃是李敬玄,李敬玄本是文官,生性懦弱无能,在青海一战中大败于吐蕃战神论钦陵,幸好手下勇猛战将黑齿常之率敢死队深夜偷袭吐蕃军营,迫使对方慌乱退去,才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。
面对吐蕃的猖狂和边疆不稳的局面,唐高宗心想当下之急是要储备军事人才,因此,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举荐军事人才,征召不拘一格,百姓官吏均可应征,在这样的背景之下,唐高宗首开大唐武举制度的先河。
面对这个机会,当时本是文官司的娄师德脱颖而出。他当年已经49岁,"以红抹额"而应诏,就是系了块红布在额头上,揭下榜文去从军,这形象估计比较刺激,影响很大,以至于很多年后的杜牧还引之以为文人从军的榜样。李敬玄青海之败,娄师德当即收集残兵再战吐蕃,军威复振,吐蕃隐遁,数年不敢犯边。娄师德和黑齿常之在战斗中不断积累经验,逐渐成为抵御吐蕃的著名将领。
娄师德不仅勇敢,具有军事才能,此人还心胸开阔,识人才,武则天执政的时候,他就屡次举谏狄仁杰,即使后来狄仁杰经常针对他,打击他,他依然不介意。这个人的心胸开阔到什么程度呢?有一个典故很能说明问题,有一次,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,临行之时,娄师德问道:"我是宰相,你也担任州牧,我们家太过荣宠,会招人嫉妒,应该怎样才能保全性命呢?"弟弟道:"今后即使有人吐我一脸口水,我也不敢还嘴,把口水擦去就是了,绝不让你担心。"娄师德道:"这恰恰是我最担心的。人家朝你脸上吐口水,是对你发怒。你把口水擦了,说明你不满,会使人家更加发怒。你应该笑着接受,让唾沫不擦自干。"唾面自干这个成语就来自于他啊。
魏元忠初为太学生,地位并不高,但是此人兼具政治和军事才能,后来帮助武则天平叛了徐敬业的扬州叛乱,?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积极作用,是唐代宰相之中颇有作为的一位,而他之所以崭露头角也与吐蕃有关。因为当时吐蕃已成为大唐的头号敌人,太学生魏元忠给李治上了《平戎三策》,认为朝廷要抓的一是用人,二是必须赏罚分明,三是民间养马。唐高宗深以为然,后来亲自召见魏元忠,大力提拔他,并让他在中书省效力、列席朝会。
这三人之中狄仁杰名气最大,然而他去出道最晚,最主要的是他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为国家推举了很多人才。他在任相期间,先后举荐荆州长史张柬之、夏官侍郎姚崇、监察御史桓彦范、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。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唐代名臣。曾有人对狄仁杰道:"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,都出自您的门下啊。"狄仁杰却道:"举荐贤才是为国家着想,并不是为我个人打算。"??后世遂用"桃李满门"、"桃李满天下"比喻一个人学生众多,培养了很多人才。而他之所以被高宗李治提拔,也是因为与军队有关。当时有两位将军误伐了昭陵的柏树,皇帝的陵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,而这两位将军却无意中冒犯了,按当时律法应该当斩,可是狄仁杰认为当时边疆不宁,需要军事人才,因此劝谏高宗从轻处理这两位将军。高宗觉得狄仁杰说得很好,因此非常赏识他,将他提拔为侍御史。
娄师德、魏元忠、狄仁杰这三人后来都入阁拜相,名动一时,成为武则天执政时期的重要官员,为当时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影响。然而这三人却又都是李治在世的时候提拔出来的,正所谓,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啊。
关键词: